举报投诉联系我们 手机版 热门标签 汉学吧
您的位置:汉学吧 > 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

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

2023-04-28 21:44 古籍

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

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及注释

论语中孔子论孝的原文是:“子曰:‘孝乎,其為仁之本也。’”(《论语·里仁》)。

这句话的意思是:孔子说:“孝道是仁德的根本。”

这句话提出了孔子关于孝道的观点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孝道是一种重要的伦理行为准则。它不仅指对父母表示尊敬、关心和支持,而且还包括对长辈、师长、君主、国家和民族的尊敬、忠诚和服务。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,孝道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。

孔子在《论语·里仁》中将孝道作为仁德的根本来宣扬。他强调了人应当尊敬长辈、师长、君主、国家和民族,并表明了人应当尊重老年人、帮助弱者、促进共同利益的态度。此外,他还强调了人应当尊重生命并促进生命发展的态度。

总之,孔子在《论语·里仁》中将孝道作为仁德的根本来宣扬,强调了人应当尊敬长辈、师长、君主、国家和民族;尊重老年人、帮助弱者;促进共同利益;尊重生命并促进生命发展的态度。

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

《论语》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,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原文

有子(1)曰:“(2),而好犯上者(3),鲜(4)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(5)。君子务本(6),本立而道生(7)。孝弟也者,其为人之本与(8)?”

译文

有子说:”孝顺父母,顺从兄长,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,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。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,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。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,根本建立了,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。孝顺父母、顺从兄长,这就是仁的根本啊!”

注释

(1)有子:的学生,姓有,名若,比小13岁,一说小33岁。后一说较为可信。在书中,记载的学生,一般都称字,只有和有若称“子”。因此,许多人认为即由和有若所著述。

(2)孝弟:孝,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;弟,读音和意义与“悌”(音tì)相同,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。孝、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。旧注说:善事父母曰孝,善事兄长曰弟。

(3)犯上:犯,冒犯、干犯。上,指在上位的人。

(4)鲜:音xiǎn,少的意思。书中的“鲜”字,都是如此用法。

(5)未之有也:此为“未有之也”的倒装句型。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,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,一般置于动词之前。

(6)务本:务,专心、致力于。本,根本。

(7)道:在中国古代思想里,道有多种含义。此处的道,指孔子提倡的.仁道,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。简单讲,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。

(8)为仁之本: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,又是伦理道德准则。为仁之本,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。还有一种解释,认为古代的“仁”就是“人”字,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。

评析

有若认为,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,对兄长顺服,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,忠是以孝弟为前提,孝弟以忠为目的。儒家认为,在家中实行了孝弟,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“犯上作乱”的事情;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,民众也会绝对服从,而不会起来造反,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。

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,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、伦理思想非常重要。在春秋时代,实行,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,诸侯以下也是如此。整个社会从天子、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,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,而孝、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。

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。孔子看到了这一点,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,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,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。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,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,主张“以孝治天下”,汉代即是一个显例。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,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、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,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,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。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,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,抛弃封建毒素,继承其合理的内容,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。

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

阅读全文
以上是汉学吧为你收集整理的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全部内容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
相关文章
© 2024 汉学吧 hanxueba.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